液下渣漿泵在運行過程中,需要從運行參數(shù)監(jiān)測、設備狀態(tài)檢查及介質特性關注等方面加以注意,以確保其穩(wěn)定、高效運行,具體如下:
- 運行參數(shù)監(jiān)測
- 壓力和流量:密切關注泵的進出口壓力及流量儀表的讀數(shù),確保壓力和流量穩(wěn)定在正常范圍內。若壓力突然下降或流量大幅波動,可能是泵發(fā)生了氣蝕、葉輪磨損、吸入管路堵塞等問題;壓力過高可能是出口管路堵塞或閥門未完全打開。
- 電流和電壓:監(jiān)測電機的電流和電壓,電流不應超過額定電流,電壓波動范圍應在允許值內。電流過大可能是泵過載、葉輪與泵殼摩擦或電機故障;電壓不穩(wěn)定會影響電機的性能和壽命,甚至導致泵無法正常運行。
- 設備狀態(tài)檢查
- 振動和噪聲:正常運行的泵振動較小且聲音均勻平穩(wěn)。若出現(xiàn)異常振動或噪聲,可能是泵軸與電機軸不同心、軸承損壞、葉輪不平衡、地腳螺栓松動等原因引起。強烈的振動和噪聲不僅會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,還可能對操作人員的健康造成危害。
- 溫度:檢查泵的軸承、電機和密封部位的溫度。軸承溫度一般不應超過70℃,電機溫度不應超過銘牌規(guī)定的最高溫度。溫度過高可能是潤滑不良、散熱不暢、過載運行等原因導致,如不及時處理,可能會造成軸承燒毀、電機絕緣損壞等嚴重后果。
- 密封情況:觀察軸封處是否有泄漏現(xiàn)象。輕微的泄漏是正常的,但如果泄漏量過大,會導致漿體泄漏,污染環(huán)境,同時也會影響泵的性能。對于采用機械密封的泵,要注意密封水的壓力和流量是否正常,以保證機械密封的良好潤滑和冷卻。
- 介質特性關注
- 濃度和粒度:了解輸送渣漿的濃度和粒度分布,濃度過高或粒度過大可能導致泵的磨損加劇、功率消耗增加,甚至引起堵塞。如果渣漿濃度或粒度發(fā)生較大變化,需要及時調整泵的運行參數(shù)或采取相應的措施,如更換合適的葉輪、調整葉輪與蝸殼的間隙等。
- 腐蝕性和磨蝕性:對于具有腐蝕性和磨蝕性的介質,要注意泵的材質是否適應。定期檢查泵體、葉輪、蝸殼等與介質接觸的部件的腐蝕和磨損情況,根據(jù)腐蝕和磨損程度及時進行防腐處理或更換部件,以延長泵的使用壽命。
- 其他注意事項
- 防止抽空:確保泵的吸入管路始終充滿液體,避免泵在抽空狀態(tài)下運行。抽空會導致泵的葉輪和泵殼干摩擦,產生高溫,損壞設備,同時還可能引起氣蝕現(xiàn)象,進一步加劇設備的損壞。
- 避免頻繁啟停:應盡量減少泵的頻繁啟停,因為每次啟動時,電機都會承受較大的啟動電流,對電機和泵的機械部件造成沖擊,影響其使用壽命。如果需要長時間停機,應按照操作規(guī)程進行停機操作,并對泵進行必要的保養(yǎng)和維護。